全國政協(xié)委員、中國翻譯研究院副院長、中國外文出版發(fā)行事業(yè)局原副局長兼總編輯黃友義接受中國網(wǎng)專訪。[中國網(wǎng) 高瞻 攝] |
中國網(wǎng)11月26日訊(記者 弓迎春 高瞻)全國政協(xié)委員、中國翻譯研究院副院長、中國外文出版發(fā)行事業(yè)局原副局長兼總編輯黃友義在參加“第三屆中央文獻翻譯與研究論壇”期間強調(diào),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推進,中央文獻翻譯和講好“一帶一路”故事的緊迫性與日俱增,如何把解說中國的話語權(quán)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變得至關重要。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已有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積極支持和參與,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同。但同時,也受到諸多質(zhì)疑。一些批評人士認為“一帶一路”的主要目的是提振中國地緣政治影響力,他們將這一倡議視為一種新形式的中國威脅。面對國際社會的誤解,通過有效的翻譯和對外傳播來消除誤讀成為我們面臨的一大挑戰(zhàn)。
黃友義指出,當今渴望了解中國的國際社會主體已經(jīng)從過去少數(shù)研究中國問題的專家變成“一帶一路”沿線各國?!巴鈬胀ㄊ鼙姏]有接受過中國歷史的教育,也沒有接受過中國政治話語的教育,所以他們不理解(中國特色政治話語體系),”黃友義解釋道。由于受眾對中國了解的局限性,他認為,應當針對不同國家、不同文化,講好“一帶一路”故事,讓中國的對外傳播變得“更接國際地氣”?!啊粠б宦贰适拢瑫鳛橐粭l線、一條路,把中國和世界緊密聯(lián)系起來,”他說?!斑@需要外宣媒體發(fā)揮才能,把整個理念化解成具體生動的故事講給外國受眾。”
對于中央文獻的對外翻譯,黃友義認為由于文化、語言和思維方式的差異,找到準確的對外表述難度極大。他認為,翻譯過程中需要“中外結(jié)合”。
“翻譯一個詞,不是簡單的查查字典。我們需要了解外國受眾的心理,理解中文的原意,再找到合適的詞,這個不是中國人自己悶頭思考就能解決的問題。譯者基本在中國話語體系里成長,在國外留學的幾年時間也不足以了解外國人如何看我們的文章和表述,所以外籍專家參與中央文獻翻譯的環(huán)節(jié)不能省略?!彼f。
黃友義形容對外翻譯經(jīng)常是“一字千金”。他解釋道:“中外專家進行討論確實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智力和財力,但是我認為這樣的投入非常值得。”
“一帶一路”倡議將中國逐漸推向世界舞臺中央,對外翻譯在面臨巨大挑戰(zhàn)的同時,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作為資深翻譯家,黃友義對當代青年譯者也給出了中肯建議,他強調(diào),青年譯者應該為中西文化搭建“有效橋梁”,做到內(nèi)知國情,外曉世界。翻譯工作不會一蹴而就,“從事翻譯的時候,因為有時間壓力,所以沒有充足的時間思考,但隨著年齡閱歷的增加,回頭再看看當年下的功夫,你會發(fā)現(xiàn)都是非常有效果的?!秉S友義說。